☆ 影片档案 ☆
片名:与狼共舞
外文:Dances with Wolves
导演:凯文·科斯特纳
编剧:迈克尔·布雷克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柯克·鲍兹
上映:1990年10月19日
国家/地区:美国
片长:181分钟/236分钟(导演剪辑版)
获奖:获1991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音乐/歌曲等
1.《与狼共舞》成功标志着西部片的复苏
西部片是美国电影史上较早出现的类型片之一,有其十分明显的符号特征:茫茫的草原,传奇的牛仔,奔腾的骏马,以及不离手的左轮手枪。西部片大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是美国人民对西部的拓荒史,表现了美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和民族性格。西部片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的《火车大劫案》,此后十年出现的多数西部片都较为平庸。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西部片达到了高峰,《关山飞渡》被誉为“好莱坞叙事形式典范影片”,获得了奥斯卡三项大奖,导演约翰·韦恩和约翰·福特成为创造西部片三十年辉煌的历史性人物。进入20世纪60年代,西部片略显颓势,开始走向低谷,此时出现了注意渲染气氛和心理描述的“意大利西部片”,美国西部片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1990年,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影片《与狼共舞》出现,一举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大奖,它的成功标志着传统西部片的再次复苏。《与狼共舞》讲述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一位美国士兵与印第安族群相处并融合的故事。与传统西部片不同的是,它在银幕上为印第安人正名,以一种正确的历史观来面对过去。
2.主题反省:首次正面表现印第安文化
美国大陆印第安人对于殖民者的态度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改变。对于早期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很热心,帮助他们战胜了艰苦的环境。他们大多是善良、纯真的,好像是大自然造化中被保留的一支,天性淳朴、忠诚,崇尚自由和勇敢。然而,随着殖民地的逐步扩张,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印第安人变得凶猛、野蛮。在传统西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印第安人形象,白人永远骁勇善战,是文明的代表,印第安人野蛮、杀戮,是白人拓荒史上的阻碍。美国的西部片一般都着力于塑造一个群体中的一位英雄人物形象,但印第安人则是以群像的形式出现,没有个性化的表达,加之语言上的难以沟通,他们在剧中只是扮演冲突和对抗的目标,并没有发声权,所以银幕上的印第安人并不够真实贴切,只是西部片为了塑造西部英雄而树立的对立面。而《与狼共舞》第一次尝试为印第安人正名,改变了印第安人的一贯形象,变得真实、可接近。男主人公邓巴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立下了战功,痊愈之后,他要求派到美国西部边境去守护最艰苦的地方,在那里,他与印第安苏族人和睦相处,由一开始的陌生、恐惧,发展到后来与部落共同打猎、一起抗击敌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影片展现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说着本族语言,不再是荒蛮可怕,而是比较文明。其中的“文明人”——首领“踢鸟”,冷静理智,给予邓巴帮助,并请他到族群中来做客,送暖和的牛皮给邓巴保暖,甚至还叫来多年前被收留的白种人“握拳而立”来实现与邓巴的语言交流。他们真诚善良、爱憎分明,并给邓巴起名叫“与狼共舞”。通过与苏族人的相处,邓巴学习他们的民族语言和生活习惯,甚至爱上了“握拳而立”,在后来与士兵们的对抗中,与苏族人荣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