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楚国,国政大权基本被楚王、令尹(相当于宰相)、司马(相当于军委副主席)三大巨头职位平分。而除了楚王是父子代代相传,令尹和司马两个职位,在楚庄王及以前,基本都由楚国一个庞大的家族——若敖氏掌控。
若敖氏的祖先,也是楚国先君的子嗣。
楚国在西周末期有一个国君叫熊仪,死后被葬在若敖,因此也被大家称为楚若敖。春秋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楚若敖死了以后,大儿子霄敖继承了君位,其他没有继承大权的儿子,以及他们的后代,则统统都是“若敖”的后代,被统称为“若敖氏”。若敖的小儿子叫伯比,也就是“若敖氏”这一支的始祖,伯比后来又因为功劳被大哥熊坎(楚霄敖)赐了块封地斗邑,自此可以享受斗地人民的供养,所以,斗也成了他的氏。
熊氏、若敖氏、斗氏,都是伯比的氏,当时宗法社会还有个潜规则:得到一块封地,大伙儿就以封地为氏,他的子孙后代也会以此为氏,那么他也就成了开宗立庙的大人物,这是件很值得夸耀的事,所以基本上,在获得一个新氏以后,他们就极少再称前面的氏。因此,伯比后来的称呼就是斗伯比。
斗伯比家经过几代繁衍,子子孙孙们也很争气,其中一个后代又得到“成地”,分出一支成氏家族,所以,成和斗,总括起来都是若敖氏家族的成员(再往上追,大宗都是楚国国氏熊氏)。若敖氏在楚国政局上代代互相扶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几乎能占楚国半壁江山。
楚国的著名令尹斗伯比、子文(斗谷于菟)、斗廉、斗祁、斗勃、斗般等,都出自斗氏,成大心、成嘉、城濮之战中不听楚成王使唤,非要跟晋文公君臣一决高下的子玉(子玉又名成得臣),都是成氏家族成员。楚国司马中,子良(子文的弟弟)、子西(斗宜申)、子仪(斗克)、子越(斗越椒)等,也都出自斗氏。等于说,这些都是若敖氏家族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