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攻入郢都,要算功劳,伍子胥绝对首屈一指,虽然后来经过楚国人申包胥的“哭秦廷”,越国背后捅刀子,以及吴国自己的内部产生分歧,最终在秦楚联军的夹击下,吴国被迫退回国,楚国得以光复,但这种差点灭亡楚国的光辉记录,完全可以载入吴国历史,烧香告慰列祖列宗。所以,此后,伍子胥更得吴王阖庐信任,也就继续在吴国奉献了。
当初以为自己会在楚国发光发热,谁能知道事实如此难料,伍子胥竟在楚国的死敌这里生了根。报了仇以后,心里没那么多杂念,伍子胥反而更能为吴国工作。打残了楚国,吴国开始着手重走楚国的老路,到中原去看看,短短几年间,北边的齐国和晋国,南边的越国,都被吴国的猛如虎的势头震慑和惊呆了。随后,吴国把重心放在了东南角的越国身上。
越国是吴国的老邻居,同时也是死磕的一对老仇人。吴王有被越国打死的,越王也有死在吴国手里的,加上晋楚在中原争霸的时候,为了牵制彼此,双方各自采取了拉盟友的做法,晋国拉拢吴国骚扰楚国,楚国则优待越国,让他们频繁骚扰吴国,双方是八辈子解不开的世仇。这不,前面吴国攻入郢都,越王允常就趁机偷袭了吴国,狠狠地报复了一把。
无论出于报仇还是拓展需要,吴国都需要好好跟这个老邻居掰持掰持了。恰逢越王允常完成人生使命领了盒饭,勾践新即位,吴王阖庐连忙集结了人马要去攻打越国。中原王朝有“礼不发丧”的讲究,吴国可不管这些,只要能占到好处,乘虚而入就是正确的战术。
作为早已被中原洗礼的伍子胥就不劝劝吗?没啥好劝的,这些年伍子胥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打胜仗才有话语权,失败了还谈什么礼仪?宋襄公不就是反面教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