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了一眼那宏伟的宫门,杨诚默然登上早已备好的马车。皇帝已经替他在长安城内选了一座符合其现在身份的豪宅,郑氏在长安经营数十年的丞相府。这似乎有些不吉利,陈博也极是自责的表达了自己的歉意:百废待兴,他虽然有意送杨诚一座崭新的忠勇公府,但这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郑氏的府邸在战火中几乎完好无损,论其规模和豪华程度,除皇宫外,在长外再找不出一座可堪比拟的宅院了。除了简单修葺之外,陈博甚至让人替杨诚打理好了一切,管家、仆人一应俱全,根本不需要杨诚准备什么。
突然间在长安有了个“家”,杨诚一时还有些不适应。不过此时他的心思根本没有放在这上面,十里亭那些大臣们的眼神,让他心里有一个解不开的结。莫名其妙之下,他便与长安的官员们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按照之前他和张识文等人的猜想,最为忌惮他的皇帝,反而表现出了完完全全的信任,至少从表面看,那信任几乎与他信任张识文没有多少差别。可这些应该与他毫无矛盾的官员们,反而表现出对他极大的忌恨。完全出乎意料的差距,顿时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好在刚才在上书房与皇帝的单独会面,着实让他心里暖了一暖。除开陈博的夸赞和直白表达的信任外,陈博说的最多的就是一个字:准!
从交州选拔合适人才到各州充任县令一级的基本官员,这是他的第一个建议,也是最容易引起皇帝猜疑的建议。三家叛乱平定后,各地的官员奇缺,很多地方甚至没有一个地方官员可以留任。在当前这样的局面下,担任这些地方的县令一级官员,实在是一项吃力而不讨好的事情。不仅没有丝毫油水可捞,还得面对无数饥民潮甚至暴动。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这些几乎都需要地方官员亲力亲为。一个小小的县令,却必须得具备能吃苦耐劳、踏实踏干、清廉正直和知农体民这四项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