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记住:和掌握权力的人说话,“打动”比“说服”更重要。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年幼,由母亲赵威后摄政。秦国趁赵国国君新立,主少国疑,人心不稳,便发起进攻,一连攻下赵国的三座城池。危机之下,赵国向齐国求援。但齐王要求赵国派长安君,也就是赵威后的小儿子到齐国当人质才肯出兵。
战国时期,结盟国家之间为了表示互信而互派贵族子弟当人质是一个传统,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就曾在赵国为质。为质的公子到了盟国后,并不会遭受羁押,反而会有独立的住所和较大的生活自由。当然,比起在自己的国家,生活上肯定会差几个等级。一旦两国变成敌对国,为质的公子就会成为弃子,危险也就增加了。赵威后十分宠爱长安君,获悉齐王的要求后,当然不肯答应。有不识相的大臣接二连三地给老太太讲大道理,都被骂了出来。赵威后更是扬言:“再来劝谏的,老妇我必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按理说,摄政的赵威后已经极为恼怒了,大臣们应该没有谁再敢去触霉头了,但是左师(执政官)触龙依旧向赵威后进谏,还成功了。那么,触龙是如何说服大老板的呢?这就不得不说说触龙的话术了。
赵威后听说赵国政坛上的常青树—触龙请求进宫,当然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因而,她摆好气势汹汹的架势,就等触龙劝谏的时候唾他一脸。触龙进宫后,远远看见太后,就一路小碎步跑到赵威后跟前,气喘吁吁地告罪说:“我的脚有些小问题,连快跑都不行,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您了,但我又担心您的身体,所以常想来看看您。”
赵威后淡淡地回应道:“我全靠坐车才能走动几下。”
触龙又说:“太后,您的饮食没有减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