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第六章 嘉庆:反腐的下滑曲线

字体:16+-

第一节 一百分的接班人

大清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清宫举行了隆重的“禅位大典”。上午九时,八十六岁的老皇帝乾隆坐上了太和殿宝座。殿前广场上,上千名王公大臣在庄重的“中和韶乐”中如潮水一般拜兴起跪。随着乾隆把手中那枚方三寸九分、厚一寸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宝”微笑着递到跪在他面前的嘉庆皇帝手中,中国历史上最平稳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

早在乾隆中期开始,接班人问题就成了全大清帝国关心的焦点,因为乾隆皇帝多年一直没有立储。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巡视东北,回来途中,走到锦县(今辽宁省凌海市)的时候,有一个叫金从善的秀才跑到御路边上给皇帝上书。上书说什么呢?请求乾隆皇帝立太子。

原来,这一年乾隆皇帝已经六十八岁,年近七旬,在古代,这已经是高寿了。可是这时候,大家还不知道他的接班人是谁。所以金从善替天下人着急,说自古以来,储位问题都是关乎天下安危的重大问题,可是从来没听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安排。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天下可怎么办呢?于是上了这样一道上书。

收到上书,乾隆非常生气,因为接班人问题岂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讨论的?于是他将金从善以“狂诞悖逆”的罪名斩决了。

杀掉了金从善,乾隆感觉有必要和天下万民解释一下他在接班人问题上的想法,于是他下达了一道上谕,说这个问题我早已经有所安排。早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我就已经秘密立储。不过此事我只告诉了几个军机大臣,没有向天下公布,所以天下人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

这道谕旨一下,关于谁是继承人的猜想在民间进行得更热烈了。乾隆此举相当于给大家出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他的这些儿子当中,谁是下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