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黄河几字弯,再沿719县道向西,这条路我走了无数次,沿途撒了红色喜字,“是一件好事。”开车的父亲心情不错,“结婚当然是喜事啊。”我有些诧异,“这叫入关。”这里没有关隘,但我并没有反驳他。
倒是想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
儿时在故土以外读书,学校的校医室里的老校医曾经做过赤脚医生,对我格外亲切,校医室里有淡淡的草药味,常戴一副老式框架老花镜写药方。
我逃了晚自习待在校医室里,他喜欢拍着我的脑袋问我:“小姑娘,你来自哪里呀?”我一脸骄傲的告诉他:“我来自xx。”
校医生的眼神透过镜片亮闪闪的,他更开心了,“那里呀,我以前走南闯北的时候还去过,好得很!”
乡关,就像结发夫妻,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永远承载着最美好的夙愿,永远似灯火般可亲。
刚会写作文那会儿,我在作文里写:我的家乡是一个有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地方。
长大后才发现,故乡的山不那么青,水也不充沛,那片土地年复一年与日光为伴,同风雨休戚,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子民。
那我怀念它什么呢?在无数次辗转难眠的夜晚,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站在家门口,极目远眺,远处那在苍天下矗立,在云雾间缭绕的山峦。
我们的文化里讲究一个“根”字,所谓根大概就是儿时用来依靠,成年用来牵挂。
小的时候我们以脚步丈量故乡的土地,成年后我们以脚步丈量故乡之外的土地,美景应有尽有,却始终比不过内心的那一处牵念。
山还是从前的山,植被稀少,浅浅一层绿色铺在上面,山头并不高耸,和丘陵交错层叠,像是女性平躺着**出来的**,饱满和圆润都披上了柔软的姿态。
站在秦汉古城旧址旁,父亲伸手比了比一人多高的土墙说,数千年前,这里也是一座城,有人热热闹闹地生活着。说是古城旧址,其实就是一个用土墙圈起来的四方形区域,土墙年久斑驳,有的坍塌,不仔细看甚至看不出来是城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