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国的谈判告一段落,马绍愉等人完成使命,起身回国。
皇太极命库尔缠、萨苏喀、查布海、法尔护达等人,率领40名清兵,护送明政府代表团出境。
按理说,马绍愉光荣完成崇祯皇帝交办的谈判任务,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无论如何,他也高兴不起来。
从清政府对明政府代表团的接待规格、参与谈判人员的职位来看,皇太极对这次谈判非常重视,态度积极并有诚意,一切言行均以罢兵养民为出发点,光明磊落,真挚坦然。
此次和谈,大清国内,举国上下皆之,皇太极亲笔写就和谈复书。而明政府,却视这次和谈为非法**,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在离京之前,陈新甲再三叮嘱他,为防止外臣干扰,和谈一定要在小范围内秘密进行。清政府如此兴师动众,和谈之事万一传至北京,呈公开事态,崇祯皇帝是什么态度,不得而之;马绍愉作为谈判代表,能不能步石凤台的后尘,只有上帝知道。
马绍愉的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在他前往沈阳1个月的时间内,明政府官员就和谈一事,已经闹翻了天。
陈新甲一直没有彻底领会崇祯皇帝对议和的意图。崇祯皇帝同意与清政府议和,花钱免灾,北面罢兵,减轻明政府双面用兵的压力。但前提是,议和一定要在小范围内秘密进行,悄悄完成,既保面子又达到目的。
崇祯皇帝在年初的高层领导民主生活会上,明确表示过对清政府“可款则款,兵部便宜行事”。崇祯皇帝做出这个指示后,陈新甲才敢委托亲信马绍愉为谈判代表,前往宁远。
马绍愉带着崇祯皇帝两道敕书前往沈阳,也是崇祯皇帝同意并批准的。
这一切都是在非公开状态下进行的。但是,陈新甲的保密意识并不强。在一次非正式场合,他与兵部右侍郎傅宗龙闲聊时,傅宗龙问起马绍愉赴宁远谈判的进展情况,陈新甲为了证明自己荐人有方,就说和谈进展顺利,马绍愉已到沈阳,在谈判桌上为明政府争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