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上台后,就没干过什么好事,制造各种名目,用3尺口径的大管子从官民身上吸血,为自己疯狂敛财,置国计民生于不顾。
东林党失势后,江南士大夫中另一个组织——复社逐渐发展壮大。在张溥、孙淳等人的经营下,复社吸收了江南大户子弟彭宾、周立勋、夏允彝、徐孚远等人。其中徐孚远是扳倒史上巨奸严嵩的徐阶的重侄孙,前锦衣卫指挥徐本高的堂兄弟。
复社表面上是一群文学爱好者凑在一起,谈谈诗歌,聊聊画,其实则不然,他们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控制乡试和会试,使复社的人进入官场,掌握国家机器,为江南地主阶级谋利。
温体仁全国通吃,根本不分江南江北,严重损害了江南士大夫的利益。这让复社成员很不安。他们必须在中央实权部门寻找一位代言人。
1634年,复社为了让代表他们利益的郑三俊担任吏部尚书四处托关系。但温体仁把这个肥缺让给了山东人谢升。谢升是北方人,自然为北方士绅谋利。
举例证明一下。
明政府为了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必须动用军队。打仗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呢?唯有增加税赋。
这种新增的税,摊派到哪里呢?
武生李进向崇祯皇帝建议,应该向江南富户加征。崇祯皇帝拿不定主意,于1636年6月9日,召开朝臣扩大会议,商讨如何摊派增税事宜。
在会上,代表南北士绅利益的朝臣们展开激烈争辩,都不希望新税摊牌到自己代表的利益集团头上。
最后,虽不是复社成员,却是亲复社的社外积极分子阁臣钱士升,说服了崇祯皇帝,否决了李进的建议,把新增赋税落在山东、河南的富户头上。他的理由是,江南现在很稳定,如果新增赋税,稳定的地区也会变得不稳定。
其实不管什么理由,其目的就是避免政府违规不违法的搜刮。钱士升的一句话,就让北方地主替南方士绅承担了这笔额外的、巨大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