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是个可托付的。
托付什么?江山社稷吗?
我不敢问皇帝,也不敢细琢磨,只强迫自己将这话当做一句酒后的戏言,不能做真。
转眼过了年,日子就迈入了康熙五十八年。
皇帝开年做的第一件事,便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诏立功之臣退闲,世职准子弟承袭,若无承袭之人,给俸终其身。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皇帝此举,说得俗些,就是在卸磨杀驴。
功臣在朝中,人脉、声望、势力一个不缺。若他们安心躺在功劳簿上,满足于皇家的封赏,自然不是坏事。可问题是,能成为功臣的人,必定是有些本事的。而通常有本事的人,很少会甘于寂寞。
他们很可能因为感念着启用自己的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肝脑涂地殚精竭虑。可是,一旦换了君王,他们的忠心还能保持多久,就不好说了。
皇帝在这两三年,已经不止一次跟我讲到过这个问题。
汉高祖刘邦用机杀三王。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杀功臣的佼佼者。
他们这般双手沾满血腥,为的是什么?
无非是让守江山的继承人能稳坐龙椅,不会再出现欺主的刁奴。
这几个故事给他我讲了不止一次,因此,劝退功臣的诏书一下,我就明白了。
皇帝,是在为下一任皇帝清理道路,他要为他的儿子“拔刺”呢。
我在听到消息的下一刻,便立刻派了人出宫,分别给老四和白启送信。
我的口信很简单:这段时间,你们所有人,除了当差,其他时候都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把宅门关严实了,不要和朝中大臣们走动。
要让那些大臣放弃手中的权利,回家做个闲人,自然不是容易的事。纵然皇帝表现得态度坚决,可毕竟还有那么些个亲贵在那儿摆着呢,他们若是找皇帝说情,皇帝总不好一个一个全驳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