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熙宁元年,宋神宗初见王安石,他们彼此都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宋神宗问:“方今治之道,当以何为先?”
王安石答:“以择术为先。”
宋神宗又问:“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回答:“陛下当效法尧舜,唐太宗何足道哉?”
王安石的解释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只是对传统的政治做了些修补,并无自己的政治创新,在贞观以前是民不聊生的隋,在此后李唐子孙皆为昏君,这才显得他那段时期比较突出而已。
他的这一番言论,让宋神宗的表情微微动容。
自他即位以来,燕云未复,西夏跳梁,朝廷三冗两积,国家内忧外患,作为一个年轻气盛的皇帝,他想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做一番大事业出来,而眼前的王安石,便是他选择的操盘手。
就在这次入对后不久,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宣称“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北宋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拉开了序幕。
二
王安石,字介甫,为人自负,但凡他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人送外号“拗相公”。
我们小时候可能学过一篇文章,叫《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曾与几个友人在褒禅山探洞,在深入洞穴后,有一个友人畏惧不前,众人只好退出来,这次游玩未能尽兴,让王安石感到十分遗憾。
可能从那次经历起,王安石就发现同游的人可能会拖累你,让你难以到达“险远”的“非常之观”,故而在必要的时候,不妨甩开众人,一人独行。
所以,当王安石变法时,他原本的同僚友人韩琦、富弼、司马光等人提出异议,他可以毫不留情地和他们翻脸。除了他本人性格固执,还有一点就是当年的那段探洞的经历,让王安石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当年友人”,拖了自己在改革之路上不断进击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