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豁然开朗中国史

第8章 二圣临朝:李治在左,武曌在右

字体:16+-

尼采说:“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抢夺了帝位,为了洗刷掉篡位污点,他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创造了至今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

可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唐太宗到了晚年,还是遇到了那个似曾相识的老问题:继承人该选谁?

当时的皇位,有三名候选者: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可能有人会想到吴王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虽然是庶出,身上还有隋炀帝的血统,但唐太宗曾经对国舅长孙无忌说过:“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意思是吴王李恪的性格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结果刚一提起这个话头,就给长孙无忌挡回去了。

因为我国封建王朝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有皇后生的儿子才有继承权,妃嫔所生的儿子最多只能封王,既然长孙皇后的三位嫡子都还健在,无论如何都轮不到让李恪来捡漏。

还有一点,就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虽然她在贞观年间没有公然干政,可曾力保房玄龄,回护魏征,敲打自己的亲哥哥长孙无忌,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都缔结过深厚的政治友谊。即便唐太宗真不理睬宗法传统,一意孤行要立李恪为储君,恐怕满朝文武没一个会答应的。这就注定了大唐的下一任皇帝只会从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中产生。

唐太宗时,主要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在争太子位。

李承乾是嫡长子,本来是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可等长大了,才发现他是个瘸子。虽然唐太宗没说什么,可朝野之间还是渐渐流传起了皇帝要易储的流言蜚语。

魏王李泰从小机警,深得唐太宗喜爱。他为了夺嫡,在府邸设置文学馆,招揽学士,编撰了名著《括地志》,一时之间,声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