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1927)我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讲演《中国近三百年的四个思想家》,我举了四个人代表这三百年中“反理学”的趋势:(一)顾炎武,(二)颜元,(三)戴震,(四)吴敬恒。讲演全文曾在《贡献》杂志第一卷里发表过。本来我想把前三章放大重写,加上几个人,作为一部单行的册子。
但一年多以来,这个志愿终不能实现。现在只好把这几篇讲稿收在《文存》里,改题为“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表示这三百年中不仅是这四个人,我不过举他们四人作为有代表性的例子罢了。
参看我的《费经虞与费密》(《文存》二集卷一,页七五~三八)和《戴东原的哲学》(商务印书馆出版)。
十九,一,廿八
一 引子
中国的近世哲学可分两个时期:
(A)理学时期——西历一〇五〇至一六〇〇。
(B)反理学时期——一六〇〇至今日。
理学是什么?理学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其中有先天太极等等,是道教的分子;又谈心说性,是佛教留下的问题;也信灾异感应,是汉朝儒教的遗迹。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又叫做“天理”观念,故名为道学,又名为理学。
程颢(大程子,明道先生,死于1085)最初提出“天理”的观念,要人认识那无时不存,无往不在的天理。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是体认天理,“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这是纯粹的道家的自然哲学。
程颐(小程子,伊川先生,死于1107)的天资不如他的哥哥,但比他哥哥切实的多。他似乎受了禅宗注重理解的态度的影响,明白承认知识是行为的向导,“譬如行路,须要光照”。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案,规定了近世哲学的两条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