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乘止观述记

第1章 出版说明

字体:16+-

《大乘止观述记》二十卷,由近代佛学高僧、天台宗四十三世传人谛闲法师讲述,弟子江味农等记录整理。

谛闲法师(1858-1932),俗姓朱,法名古虚,字谛闲,浙江黄岩人。幼年丧父,辍学行医。20岁剃度出家。24岁,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自此栖心禅寂,潜究佛典。清光绪十二年(1886),得上海龙华寺方丈迹端法师传法,授为传持天台教观四十三世祖。1908年,杨仁山居士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创办衹洹精舍,请谛闲担任学监。1910年,出任江苏佛教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冬,受聘出任宁波四明山观宗寺住持。谛闲整修观堂,严订规约,并创设观宗研究社,弘扬天台教义,数年之间,使观宗寺成为东南一大名刹。门下弟子遍布全国,号十万众。1932年7月3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安详坐逝,世寿75岁。生平行迹,详见其嗣法门人宝静所撰《谛公老法师别传》。

谛闲法师自28岁于杭州六通寺首次升座讲《华严经》,迄75岁含笑坐化,四十八年间,讲经说法,岁无虚日。足迹遍及浙江、江苏、安徽、山东、上海、北京以及东北大连、哈尔滨等地。对谛闲法师的佛学讲演,其弟子宝静曾予以极高评价:

师以妙悟圆音,婆心苦口。阐发山家秘要,指示缁素邪迷。开合广而不离乎宗,警策多而不觉其尽。尘说剎说炽然说,而会其旨归,说说无说。心法佛法众生法,而穷夫底蕴,法法皆法。故每讲必欢跃满座,既闻即勇猛不退。不但晚近希有,四明(按:指明代藕益大师)之后,盖第一人也。

谛闲法师一生著述宏富,其讲义论疏,或亲笔自撰,或由弟子记录整理,不下百二十万字。1951年,由弟子倓虚等编成《谛闲法师遗集》传世。

《大乘止观》指南朝陈代高僧南岳慧思大师的《大乘止观法门》,系国人所著最早的一部综合性佛学巨著。是书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基础,系统阐述大乘止观的学理要义及修行法门,对后代佛教天台宗的创立、禅宗思想的兴起,都有极大的影响。民国十年(1921)年夏,谛闲法师应邀在上海功德林讲《大乘止观》,听讲的江味农居士每日手录笔记,并于幽深微妙之处,曲折譬喻,加以说明,讲经结束后再就正于谛闲法师。反复两年,方始脱稿,谛闲法师命名为《大乘止观述记》,但以此书多有江味农的述作发挥,故不肯自居作者之名。如此相互谦让,又反复修订,荏苒八年,直至谛闲去世前一年,才终于为江味农的诚意所感动,答允以自己的名义出版。是此书的出版过程,亦堪称民国两位佛学大德因缘会聚的一段佳话。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