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项,胶东人士,因其父亲王睦曾在禹杭为官,故而,少年时期,长于禹杭。”这样一来,他说我父亲曾经是他的师长,从时间上看,是吻合的。
我接着看下去。
“大章十六年,王睦被点了盐政,做了胶东巡盐使,王家举家离开禹杭。在其后的两年里,王睦连升数级,平步青云,从两淮盐政做到盐运使。一路从六品小官做到三品大员。大章十九年,王睦病逝。大章二十年,王项科举中榜。”
王家是盐政起家。而当年的废太子成筠源主抓的就是盐政。因为盐运和漕运是朝廷官府油水最多的部门,也是最复杂的部门。先帝有意让他历练历练。废太子在这一时机,拉拢了不少官员,结成死党。王项的父亲王睦,就是东宫的常客。
成筠源的这些小动作,先帝肯定是看在眼里的。先帝对于太子弄权,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心底多少对那些巴结东宫过了头的官员有些鄙夷和防备。
“大章十九年正月,据可靠消息,王睦曾私收盐商大量贿赂,他自己留下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如数孝敬了东宫。先帝正欲让玄离阁暗查此事,但由于王睦突然离世,证据不足,不了了之。且那时候先帝特别注重保护太子的名声,所以,此事再也未提。”
不提,不代表不记得,更不代表不在意。我想,先帝之所以近十年来,没有用王项。在知道他才高八斗的情况下,只让他在翰林院做个清闲的小编修,除了因为武将的抵制,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先帝查看了王项的家世。
先帝对王家信不过。趋炎附势之臣,小人矣。
为官者,德为第一,才为第二。
由于这些事没有公开,所以,成筠河并不知情。他为探花郎怀才不遇而惋惜。却没想过,自己的父皇,是何等精明之人,官员的任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先帝都是在心里反复掂量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