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
她们回去冲洗照片时应该会吓到吧。照片上只有大大的富士山,不见两人身影。
序
明治四十二年初夏,有个懦弱的男孩子诞生于本州的北端,即使如此,他还是摆起架子,下定决心要成为人们的榜样,为了达成目标不断地遭逢挫折,可是只要还活着,他就会埋头苦干,全是为了保有自己的一丝骄傲,而我所有的工作目的,就是完整记录下他的故事并将其保留下来。昨晚我也和一位从战地归来的人谈到很晚,人类不管身在何处,或是在做些什么,只有一件事,只有“正确性”这一件事必定要牢记在心,我们两个人几乎同时说了同样的话,顿时感到身心舒畅。我的文学不是虚构的、夸张的,也不做无谓的解释,我一心挂念着追求极致的正确性,并且一直为此痛苦地活着,这些事又有几位读者能了解呢?不过,针对自己的文学,作者不应强加于读者一言半句,只能等待读者反映最真实的心情。
富士山山顶的角度,广重[75]所画的富士山是八十五度,文晁[76]的富士山也是八十四度左右。但是,根据陆军的实测图中,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剖面图来看,东西纵断为一百二十四度,南北则是一百一十七度。不只广重、文晁如此,大部分画中的富士山都是锐角的。山顶又细又高,显得相当修长而优雅。即便是北斋[77],富士山的顶角也几乎是三十度左右,甚至还将富士山画得像是埃菲尔铁塔似的。不过,实际上,富士山是钝角中的钝角,迟缓地扩展开来,东西是一百二十四度,南北是一百一十七度,绝对不是挺拔、修长的高山。我来打个比方,假如我在印度还是哪个国家突然被老鹰抓走了,并且“砰”的一声将我丢在日本沼津附近的海岸,忽然见着了这座山,我大概也不会感到太过惊讶吧。如果对日本的富士山不抱有先入为主的憧憬,也不因此赞叹它,抛开一切世俗的宣传词汇,单纯地以一颗朴实、纯粹且空无的心面对它时,究竟富士山能够打动这颗心几分呢?一想到这里,似乎觉得有些心虚。山很矮,以如此宽广的山麓而言,算是很矮。如果其他山也有着那样宽广的山麓,最少也会比富士山高个一点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