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前后,全世界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在酒足饭饱之余,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如何投资被美国人炒得炙手可热的“生物柴油”概念,如何从其中分得尽可能大的一块蛋糕,至于由此引发的后果,绅士们却是不会去理会的——除了德国的默克尔总理。总理女士说,全球粮价暴涨,是因为印度人不知道体恤大伙儿,竟然从一天吃一顿饭改成一天吃两顿饭了!
为了炒高国际粮价,美国人找了最好的突破点——玉米。
美国得天独厚,作为世界第一的玉米生产国,其玉米收获面积、单产、总产量均是世界第一,出口量当然也是世界第一。具体些讲,十几年来,国际市场上每两吨玉米中,就有一吨以上来自美国——美国掌握了国际市场上对玉米供应量、价格的绝对控制。
所以,只要美国人小拇指儿轻轻一动,玉米价格便如同断线风筝一般飞上了天。这个“小拇指儿轻轻一动”,其实是美国人将原本出口的玉米拿去造乙醇(酒精),做成燃料喂进汽车的油箱。
接下来,只要稍加操作,玉米便带着大豆、小麦、稻米,价格一起飞上了天,这就是人家渴望已久的全球粮价暴涨。甚至,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全部飞上了天。
1999年的时候,金价跌到300美元/盎司,甚至在1999年7月20日,一度跌到252.8美元/盎司——这已经低于成本价了。不过,仅仅相隔数年,情况就完全反转了:2005年9月,金价还在450美元/盎司,半年后就冲上了725美元/盎司(2006年5月)。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数字一点儿也不高,两年以内,黄金价格在此基础上再次翻番。
而石油的价格,也从21世纪初的低点开始上扬,到2006年8月7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79.85美元。1999年,就在瓜子一块钱买六斤黄瓜的时候,油价还在20美元以下。然而,每桶79.85美元的价格远远不是这一轮油价暴涨的尽头,2008年年中,国际油价甚至涨到了147美元的历史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