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风靡,古人趋鹜,近一千五百年来根本上没有改变或革除者,就是这从科场到官场的一端。看起来揭橥着新式教育,分别出许多科目,扩充起知识的领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多元的竞争价值抢步而前。然而,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往往和现实如此神似,而令今日的读者惊诧不已:原来历史并未成为陈迹,它只是我们深刻的投影罢了。
·下巴掉一个
浙江省有个颇具名望的秀才,叫查秉仁,字乐山,才八九岁就进了县学。非但文章有理致,还写得一笔好字。读过他的制艺之作、看过他书艺的人,都赞说是“状元之才”,这话称许了快二十年,就变了味儿了——寻常三年一大比,当然得秋闱得意,才好进京赴礼部会试。可是转眼间几度乡试入场,查秉仁的文字始终不能受赏于试官,捱到二十七八岁上,秀才还是个秀才。
可是既然走上这一条寒窗苦读之路,非皓首穷经不足以成就功名,只好逢考年便进场,试来试去,试的简直就是运气,哪里是身手?
这一年八月,援例入场之后,查秉仁挥毫成稿,完了八股,再写试艺诗,也是连行直下,不过二三刻工夫便写就了。可想到誊抄这一道手续,耗时费事,不如先小憩片刻的好。人才睡下去,就听见耳边有吟哦之声,诵道:
芳树鸠鸣后,新巢燕到初。一声惊鸟梦,何处走雷车。
半子萌来久,三阳郁欲舒。已经蒸勃勃,难更遏徐徐。
冲激凌高顶,砰铿转太虚。骤闻音击格,才展气吹嘘。
好雨催扶耒,轻阴待荷锄。年丰应奏瑞,太史有占书。
听到落句,查秉仁猛可惊醒,暗道:这不是我刚刚才写完的诗吗?今日堂上发下考题,诗题是“雷乃发声”,这个诗题,语出《礼记·月令》:“仲春,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而一旦听见这嗓音粗嘎的吟诵,不正是摊在小矮几上、自己方才所写的诗稿内容吗?可是人在考棚之中,四顾不过咫尺,究竟是谁在念自己写的诗呢?若是有人也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应该跟自己一样得意,但是怎么能因得意而朗声诵读,难道不怕监考的人以闹乱试院给轰出去吗?就算不给轰出去,难得这样佳妙的诗句,难道不怕让人听了去、剽窃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