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学十八篇

第183章 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4)

字体:16+-

史有事实离奇,难于确然置信者,其故盖由于实有其事,而描写过甚。此类之事,如与大体无关,则存而不论可也。《史记?留侯传》记高祖一见四皓,即懑然心服,废立之举,竟不果行。司马温公《通鉴》疑而不载,以为高祖暴亢,未必为畏惮四皓而止。又隐士之事,史乘亦多离奇。如《后汉书?严光传》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坐甚急。《通鉴》载之甚略。余谓高祖虽暴亢,顾生于七国,礼贤下士之风,知之有素,四皓高尚其事,今乃降心于惠帝,疑惠帝真是可辅之主,今即废立,未必不贻后患,以故遂止,是亦情理之可通者。子陵之事,出于偶然,足加帝腹,恰值天文之变,史臣认为有关,遂致牵附,亦不能指为必无。以故史中诸事在疑信之间者,皆应存而不论,不应悍然生疑,以上斥疑古之非。

复次,今人以为史迹渺茫,求之于史,不如求之于器。器物有,即可证其必有,无则无从证其有无。余谓,此拾欧洲考古学者之唾余也。凡荒僻小国,素无史乘,欧洲人欲求之,不得不乞灵于古器。如史乘明白者,何必寻此迂道哉?即如西域三十六国,向无史乘,倘今人得其器物,则可资以为证耳。其次,已有史乘,而记载偶疏,有器物在,亦可补其未备。如列传中世系、籍贯、历官之类,史或疏略,碑版在,即可藉以补苴。然此究系小节,无关国家大体。且史乘所载,不下万余人,岂能人人尽为之考?研求历史,须论大体,岂暇逐琐屑之末务?况器物不能离史而自明。如器有秦、汉二字,知秦、汉二字之意义者,独非史乘所诏示耶?如无史乘,亦无从知秦、汉二字为何语也。即如陕西出土之秦、汉瓦当,知陕西为秦、汉建都之地,乃史乘之力。据史乘,然后知瓦当为秦、汉之物,否则又何从知之?且离去史乘,每朝之历年即不可知,徒信器物,仅如断烂朝报,何从贯穿?以故,以史乘证器物则可,以器物疑史乘则不可。以器物作读史之辅佐品则可,以器物作订史之主要物则不可。如据之而疑信史,乃最愚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