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格林威治储蓄银行的职员詹姆斯·艾伯森曾因这种“是”的技巧,留住了一位顾客。“那个人要在我们银行开一个账户,”艾伯森先生说:“我给他一些例行手续的表格,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表格上的一些问题,但有些他却坚决不填。”
“如果我不懂这个技巧,我一定会告诉他,如果没有那些个人信息的话,我们不会给他开账户。我过去就是那么做的,那样做当然痛快,这就是告诉他我们在这里说了算,银行的规定是不能变的。但那不是我们的目的,一个来开账户的人希望被尊重。
“那天上午我决定不谈论银行的规定,而是使用让对方说‘是’的技巧。因此,我对他说,他拒绝填的那些信息,并不是非填不可。我说:‘可是,假设在你去世的时候,银行是否有责任把这笔钱转到你的继承亲友那里呢?’他做了肯定的回答。
“我继续说:‘如果我们知道了你最亲近的亲属的名字,是不是很方便呢?如果你去世了,我们就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实现你的愿望,对吗?’“他又做了肯定的回答。
“这位顾客的态度改变了,因为他了解到银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他自己。在离开之前,那位年轻人又听从我的建议开了一个信托账户,把他母亲填为受益人,并且很配合地回答所有关于他母亲的信息。”
采用“是”的技巧,会让对方忽略争执,而乐意去接受我们的意见。
西屋公司的推销员约瑟夫·亚力森说:“有一个人是在我所负责的那一片里,我们公司极想让他成为我们的客户,我的前任为此努力了10年,一点收获也没有。轮到我接任时,我也做了3年的努力,但没拿到一张订单。但后来我们终于卖了几部发动机给他。我相信接下来他会开下一张几百部发动机的订单。3个星期之后我又去见他,当时我充满信心。但很快我就扫兴了,那位总工程师的第一句话是:‘亚力森,我不能再买你的发动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