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第6章 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5)

字体:16+-

读者们肯定会困惑地注意到,到目前为止,我从精神表现和精神活动的各方面来分析诺伯特·汉诺德和佐伊·伯特冈这两个人物,好像他们是现实中的真人,而不是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好像作者的内心是透明的,而不是有折射力或挡光的。作者称其故事为“幻想”,从而否认了它的真实性,这样,我的做法似乎更令人疑惑不解。然而,我们却发现故事中的描述都非常忠实于现实。我们有理由怀疑《格拉迪沃》不是对幻觉的描述,而是一个精神病案例的研究。作者仅两次行使了他当作者的特权,设立了前提,而这些前提又似乎不符合现实规律。第一次是,他让年轻的考古学家遇到一件古代的雕塑,这件雕塑与一位距其创作年代很遥远的活人十分相似,不仅是在走路的姿势方面相似,而且在面部表情和身段的特征方面都很相似,以至于他把那个活人的出现当成是雕塑的复活。第二次是,作者安排年轻人在庞贝与生活中的女子会面,因为他想那死去的女子就埋葬在那里,于是到庞贝去旅行,事实上却使他远离了那位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城的街上见到过的女子。当然,作者的第二次情节规定也并非绝对背离现实可能性,它只是在利用机遇这个在人类历史上无疑起到过作用的东西。再说作者是把机遇用于好的目的,这个机遇真实地反映了逃避恰是一种工具,它将一个人送到了他欲逃避的地方。第一个情节规定似乎更倾向于幻觉,好像完全产生于作者的任意安排——该情节成为以后其他情节的依据。雕塑与活人之间的极其相似性,若是作者严肃地选择的话,将仅仅局限于走路时姿态这一特征。这里,我们或许也想把我们的幻想与现实做某种联系。或许,“伯特冈”这个名字能提示这样一个事实,即该家族的妇女早在古代就由于其优雅的步态特征而与众不同。我们可以猜想德国的伯特冈家族是罗马家族的延续,其中一名女成员让一位艺术家以雕塑的方式把她的步态永久地保存了下来。然而,既然人类形体的变化彼此相关,既然事实上古代的形体也在我们自己身上重复出现(正如我们在艺术作品集中看到的一样),那么,现代的伯特冈完全有可能全面再现她的古代女祖先的身体结构和形态特征。不过,更明智的做法可能是,我们不在此胡思乱想,而是向作者本人探询这部分创作的源泉是什么。那样,我们将有可能再一次揭示其真相。表面上看来随心所欲的安排,其实建立在生活法则之上。但是,既然我们无法得知作者心中的有关创作素材的秘密,我们将允许他保留自己在不可能的前提之上建构完全真实的情节的权利——这种权利是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使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