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瑜先生的父亲是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学家和诗人夏曾佑,家学渊源,十分深厚。自幼爱读文史书籍,涉猎十分广泛。四十岁以前,他生活在传统氛围特别浓郁的北京、对北京生活习俗了如指掌。阅历及读书生活,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友杨乃藩说夏所写的文章中所涉及的 “人也好,事也好,地也好,物也好,几十年前的掌故,稀奇古怪的轶闻,牛溲马渤之贱之微,他是什么都记得,乃能惟妙惟肖地以笔墨形容出来。所谓博闻强记,这真是绝顶的本领。”其实还有许多是书籍所不载的。例如《童发十五式》《数不清的三千烦恼丝——清末民初女人发式》都是讲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群头发式样的。每种发式都附有示意图加以解释。我生在北京,对旧京习俗也略知一二。他所介绍的发式我就有不知道的。
如童发中的“歪抓髻”“狗拉车”,女人中的“苏州撅”“达拉苏”等。这些有的知而不得其详,有的闻所未闻,颇令人长见识。夏先生把经历过事情记载下来,也就是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如清末公派学生对外国留学,为此还拟定了鼓励出国留学的章程。章程中制定了留学生回国后可授以相应功名的规定,如“在大学堂专学某一科或数科毕业后,得有选科及变通选科毕业文凭者,给以进士出身,分别录用”。把洋学堂专科毕业生给予“进士”,这使得一些八股出身的正宗进士颇为不满。湖南的王闿运写诗讽刺说“愧无齿录称前辈,喜有牙科步后尘”。讽刺西洋医学院牙科毕业生被授予进士的,但哪位被授予“牙科进士”了,大多记载语焉不详。在《夏文端公访问记》中说“北平城里最早的一位牙医徐景文就是牙科进士”。
夏先生更喜欢谈人们常见而很少了解的话题,如假钞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古代怎么做假钞、如刽子手的职业生涯及其家传秘诀、县大老爷升堂问案的规矩、红白喜事的礼券、老北京扶乩的趣闻等等,都足以令人读而忘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