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第48章 敬业的出版人郭强

字体:16+-

朋友来电说,郭强病了,住院了,这使我大吃一惊。在我心目中,郭强简直像一架永动机,总是在不停地运转,似乎不用“加油”,也不需要歇息,其结果就是一本一本有价值的新书经他的手推出。

前几年,住在交民巷东口时,因为出门就是地铁入口,郭强常到我那里去。他不是夹着书稿,就是带着校样。夏天一脸油汗,冬天风尘仆仆,一进门就会笑着说:“王先生,您这里真方便,地铁跟给您家开的似的,出门就上车。我要是住在这儿得给省多大劲儿。”于是,我给他倒上水,时间紧,他简单几句,就匆匆而去。如果有点时间他就放下书包,长篇大套地聊起来,也许正说得开心,忽然看一下表,便会说:“不行了,不行了,得走了,改天再聊,我还得赶回社里呢!”那时他所供职的学苑出版社还设在万寿路育英学校,从地铁过去大约也得一个小时。

学苑出版社是个“文革”之后才建立的出版社,规模不大,90年代,出版社就寄居在育英的半幢楼里,还处在资本积累时期。那个年代许多新办的出版社都在抓畅销书,希望一本书就能给社里打下“经济基础”。有个出版社曾经抓了一本“成才之路”(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叶的热门话题),一下子印了上百万册,引起许多出版人的羡慕。有一次我与他们的老总谈起此事说:“一本《成才之路》成了你们的发财之路啊。”而在学苑时总编室负点责的郭强却是另一种思路。他曾对我说:“畅销书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哪儿就让我赶上了?关键是小批量,多品种。一本书印5000本,赚10000元,一年100本,利润也很可观。”这确实是有见识出版人的话,不说在那时很少见,就今天也很少。

郭强是学中医的,听说他学了六年中医,只是因为对文史有兴趣才搞出版。读者别以为近两年保守主义有点甚嚣尘上,文史的书籍就很好卖,实际上这都是炒作。古籍、文史方面学术专著照样卖不出去,许多研究著作如果没有出版补贴,根本就不会被出版社接受。许多出版人对这类书籍望而生畏。郭强真是有点与众不同,学苑不是文史专业的出版社,他们没有必须出这类学术著作的义务,然而郭强凭着兴趣与责任很用心力,也很费力地在推出一些甚至是专业出版社都不敢问津的学术著作。其中有三部书给我留的印象很深:一是社科院文学所刘跃进的《古典文学文献学丛稿》。这本书可以说是纯学术性的论文的合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