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集会,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有许多朋友都是九年以前见过面的。今天大家聚在一起,觉得缺少一个人,有许多朋友心里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缺少什么人呢?就是中央研究院的领袖蔡孑民先生。蔡先生是中央研究院的创办人,他创办研究院的目的,在发展基本科学。诸位晓得中央研究院成立以来,的确为国家建立了发展科学的基础;在中央研究院成立近二十年的今天,我们看不见蔡先生,心里很感伤。
此外还少了一个老朋友,就是丁文江先生。丁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出了很大的力,他在抗战发动以前,也是为了抗战的准备工作——调查煤矿,牺牲了。
我们今天在痛念老朋友的时候,听到于院长说,中央不仅要还政于民,同时要把科学研究还给科学家。又听到议长报告说,政府对于科学研究经费,决定在全国总预算占一个百分比,议长虽没有报告占百分比的多少,但总占了百分比的一个数字。又白先生报告:国防部对于发展国防科学的经费,占海陆空军总预算百分之二。经费是发展科学的一个先决条件,具备了这一个条件,科学发展应该更有希望,所以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的兴奋。
党政军三方面对于中国科学的将来都希望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我们对于这个期望,感到惭愧与惶恐。因为在抗战八年之中,中国科学家对于国家的贡献不能算是很多。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经费的匮乏与生活的困难。我在抗战八年的时间,都在外国,可以说没有受到战争的艰难困苦。但在与朋友通讯里,知道八年之中,许多学术工作者求生存都很不容易。他们跑出实验室,回家还得挑水劈柴,替太太抱小孩,帮太太洗马桶,甚至于有为了几斗米而牺牲生命,或因营养不够而生病、至今尚躺在医院里治疗的。处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之下,要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成就,实在是很困难。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大家不畏艰苦,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大家不离开岗位,并不是没有做官与发财的机会,而是不愿意违反自己的志愿,这种精神是可以告慰于我们的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