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现在一般优秀青年不愿受师范教育,就是受了师范教育的人,也不愿从事教育工作,对这个现象,有什么办法补救?
答:世界各国一般都有此现象,因为教育界待遇,较之工厂公司及自由职业者要低,国外也如此。专门学师范的人才,常转业到别的方面去,对此我还不知道有何普通的解决方法。美国在战后曾通过一个法律,以保障军人权利,即大战时国家征调的军人,服役完毕后,政府要给他付学费,受四年大学教育。于是投这些退役军人之好,有许多后期预备学校,私立大学和专门职业学校的设立。在我前次回国时,因为有千多万服役军人,享有四年受教育权利——受大学教育,或者补完高中教育,于是大学由六百多个增加到一千多个。地方的职业专科学校也是一样的增多,这样一来,发生师资问题。在战时,又因为各种工厂需要人才,很多人又跑到工厂去做工,以致师资时时感到缺乏。这的确是一普遍问题,我也常常听到他们讨论这个问题。
记得上海有一年发生过交易所的狂热,一年中产生七十多个证券物品交易所。那时许多中学教员,都放弃学校工作,跑到交易所去,尤其教英文、算学的,这是外面的职业引起他转业,所以有很多学堂受了影响。
问:现在台湾中等学校情形,大学也不免,就是课程相当繁重。并且要特别注重国文,所以整个时间都被课程占据,除了功课之外,还有两小时用在火车上。学生没有一点时间,让他自己摸索,扩充课外的知识,所以全省有十四万中学生,而几份中学生读物都失败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读课外读物。
答:也许读物本身要负一点责任,它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我们做学生时,许多东西先生不许看,自己偷偷的看。关于大学的功课,三十年前我们在北京,就提倡选课制。大学选课制度是让学生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让他多暗中摸索一点,扩大其研究兴趣。讲新教育要注重兴趣。所谓兴趣,不是进了学堂就算是最后兴趣。兴趣也要一点一点生长出来,范围一点一点的扩大。比方学音乐,中国的家庭,没有钢琴提琴,就是小孩子有此天才,有此兴趣,没有工具也不行。台湾的中小学教育,设备较大陆完善。如果把必修课时间减少一点,让他们活泼自动的去摸索,以养成兴趣,那么,成绩一定更好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也是有一种兴趣的。美国对教育兴趣的培养,用许多方法,教育影片是其中的一个。由于电影教育的关系,也可以引起许多人对教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