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有几个要点:第一,他们是很贫穷的,往往“陷于饥寒,危于冻馁”;这是因为他们不务农,不作务,是一种不耕而食的寄生阶级。第二,他们颇受人轻视与嘲笑,因为他们的衣食须靠别人供给;然而他们自己倒还有一种倨傲的遗风,“立命,缓贫,而高浩居”,虽然贫穷,还不肯抛弃他们的寄食——甚至于乞食——的生活。第三,他们也有他们的职业,那是一种宗教的职业:他们熟悉礼乐,人家有丧祭大事,都得请教他们。因为人们必须请他们治丧相礼,所以他们虽然贫穷,却有相当崇高的社会地位。骂他们的可以说他们“因人之野以为尊”;他们自己却可以说是靠他们的知识做“衣食之端”。第四,他们自己是实行“久丧”之制的,而他们最重要的谋生技能是替人家“治丧”。他们正是那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这是儒的本业。
从这种“小人儒”的生活里,我们更可以明白“儒”的古义:儒是殷民族的教士,靠他们的宗教知识为衣食之端。
(《说儒》)
老子
老子因为迷信天道,所以不信人事,因为深信无为,所以不赞成有为。他看见那时种种政治的昏乱,种种社会的罪恶,以为这都是人造的文明的结果。如今要救世救民,须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须得“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以复回到那“无名之朴”。他真要把一切文物制度都毁除干净,要使:
小国寡民……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一章)
这种议论,把“退化”当作“进化”,有许多流弊,后来孔子、韩非,极力挽救,终不能完全打消老子学说不良的影响。这便是老子的缺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