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
《红烛》诗集中也有一首《黄昏》,描绘的是现代都市的黄昏。《死水》诗集中的《黄昏》,褪去了背景的描写,写的不是黄昏时的景色,也不是黄昏时的人生感受,而是抽象的“黄昏”。 “黄昏”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非常的丰富,是人们多种情感的寄托。可是,将“黄昏”作为独特的意象,还是很少见到。
黄昏是一头迟笨的黑牛,
一步一步的走下了西山;
不许把城门关锁得太早,
总要等黑牛走进了城圈。
黄昏是一头神秘的黑牛,
不知他是那一界的神仙──
天天月亮要送他到城里,
一早太阳又牵上了西山。
“黄昏是一头迟笨的黑牛”,第一句就是非常奇特的意象。黄昏中归家的牛,是田园社会常见的景象。直接把黄昏和迟笨的黑牛放在一起,一个是抽象的时间,一个是具体的事物,将日暮缓慢而神秘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出来。一面是舒缓,一面又是紧迫的,诗人叮嘱着“不许把城门关锁得太早,总要等黑牛走进了城圈。”城门象征着黑夜,黑牛走进了城圈,又进入黑夜的笼罩之中。漫漫长夜中,放松的状态则会慢慢被孤独的情绪所取代。所以诗人一再想挽留黄昏的步伐。
在这首诗中,黄昏一改往常作品中凄凉昏暗的氛围,拥有了轻松的色彩。结束了一天的奔波,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但这轻松是短暂的,黄昏毕竟一步一步地在迈入黑暗之城,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也是时间序列中的一个阶段而已。
闻一多曾批评中国新诗中幻象的力量太薄弱,尤其是新诗,缺乏幻象的作品总令人读来淡然无味。“黄昏是一头迟笨的黑牛”,应该合了他“思想隽远,耐人咀嚼”的目标,为中国诗歌中增添了一个奇特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