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威廉·詹姆士是“美国心理学之父”,一开场就表达了作为一个美国人和哈佛大学教授在欧洲文明面前的自卑
作者威廉·詹姆士是“美国心理学之父”,这本书是他190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演讲集,一开场就表达了作为一个美国人和哈佛大学教授在欧洲文明面前的自卑,并希望有朝一日美国也能屹立于世界文明民族之林。
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分为两类:一是存在判断,它是怎么来的?二是价值判断,它的重要性、含义和意蕴如何?
“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分为两类:一是存在判断,它是怎么来的?二是价值判断,它的重要性、含义和意蕴如何?”信哉斯言!就像我们给客户做提案,智力正常的客户就是这两个判断,先是理解你为什么要出这个方案,然后判断这方案有什么价值。没头脑的客户则只做“问题判断”——这方案有什么问题?
人性总是倾向于把认识过分简化
“人心从事理论之时,总有把它的材料过度简化的倾向,这是一切骚扰哲学界和宗教界的一偏的独断主义的根源,引人误会的机会比启人彻悟的机会还多。”人性总是倾向于把认识过分简化,因为把事物搞明白太难,而人性又接受不了自己没搞明白,于是就匆忙选择接受一个简单的观点,并且像捍卫自己的名誉一样捍卫它。
一个人的宗教可以认为就是他对他觉得是最原始的真理的态度,无论是什么态度
“严格说,佛教是无神的。我们必须将‘神圣的’这个词解释得更广,认定它为代表任何种‘如神(godlike)’对象,无论它是不是具体的神。神被认为在存在和权能方面是第一的。神笼盖一切,包罗一切,他是人们所无法逃避的。关于神的,是真理的最初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所以凡是最原始、最并包、最深切地真实的,在这限度内都可以认为是如神的。这样,一个人的宗教可以认为就是他对他觉得是最原始的真理的态度,无论是什么态度。”这段话于我心有戚戚焉,在《华杉讲透〈论语〉》一书里,我说孔子不是无神论,但也不是有神论,“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是“如有神论”。如神、如有神,不管有没有神,虔诚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