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这封信情深意切、感人肺腑,现在已经寄到了清幽静谧的牧师公馆,放在了早餐桌上。牧师公馆地处西面山谷,空气柔和,土壤肥沃,与燧石山农场比起来,那儿的土地,只要稍加耕作,庄稼便能长势旺盛,那儿的人,在苔丝眼里似乎也大不相同(其实并没什么两样)。安吉儿背井离乡、远赴重洋,怀着沉重的心情在异国他乡开拓事业,随时把自己往来不定的行踪告知父亲。由此,安吉儿嘱咐苔丝,保险起见,先把写给他的信寄给他父亲,然后再由父亲转寄给他。
“我说,”老克莱尔先生看了一眼信封,对妻子说,“这封信必定是安吉儿的妻子写来的,安吉儿之前不是来信说过嘛,想要在下个月底离开里约来家走一趟,要是他真那么打算,这封信无疑会催促他提早动身。”一想到安吉儿的妻子,他不禁深深叹息。随后在信封上重新写了地址,立即转寄给了安吉儿。
“我的宝贝儿子,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回家,”克莱尔太太低声说道,“我有生之年都会觉得,我们亏欠了他。你本应该一视同仁,把他也送到剑桥读书,和他两个哥哥一样;不管他信不信教,一律机会均等。耳濡目染,或许思想就会慢慢改变,说不定还会遵循上帝的意旨,成为牧师。总之,不管进不进教会,最起码那样公平公正。”
一谈到几个儿子,克莱尔太太总是埋怨几句,但仅限于此,并不常提。她虔诚笃厚,体贴周到,深知丈夫也因有失公允而伤心难过;每到晚上,她经常听到丈夫半夜不能入眠,强忍悲叹,不停地为安吉儿祈祷。但这位坚定不移的福音派教徒,即便到了现在,仍然认为,不能只因为给另外两个儿子提供了深造的机会,就得公平公正,就得给不信教的小儿子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如果当初这么做了,那不信上帝的小儿子,即便可能性不大,也有可能会利用大学所学,强烈批判他终生宣扬、毕生追求的教义信条,这些教义信条也是授予圣职的两个儿子孜孜以求的神圣使命。一方面他为两个忠诚信教的儿子铺路搭桥,另一方面又处心积虑地褒扬歌颂那离经叛道的小儿子,这与他的信念、地位与希望前后不符、自相矛盾。尽管如此,他还是深爱着那个名不副实的小儿子,为没把他送到大学读书而暗自伤心。正如亚伯拉罕,把注定要死的儿子以撒带上山,心中自是悲痛不已;只是老克莱尔将心底无尽的悔恨歉意深藏不露,却比妻子口中的埋怨要痛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