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扎西拉姆·多多游行人间三部曲

弦歌

字体:16+-

周国平先生在他《人生哲思录》中写道:“音乐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用人间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

在本书第一次出版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何不邀请音乐人以音符来为诗歌作释?让诗与歌交融,或许在人间亦可寻得一幽径,径向天堂。虽然只是个人的一个略带嬉戏的想法,在微博上登出邀请信息之后,竟得到了相当多的回应。在给欲参与创作的音乐人一一回信时,我在信中对他们说:“很高兴我们有机会在一起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未来结果怎么样,但愿当下就是欢喜的。这里所提供的诗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风格,为自己认为最有感觉的那一首诗谱曲,我没有任何的要求或限制,这是一次重新再创作的过程,希望能够给予大家最大的创作空间。”

正因为如此的放空,在陆续收到各人制作好的音乐时,竟收获了最大的惊喜——原来每一个人所读取到的,远比我所书写的要深邃、广大,作者将作品全然交付于与读者,读者又成为了新的创作者,谱之以曲、赋之以歌,这种合作的形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心灵之间的交互与激**。其中更有一些诗句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风格演绎着,如此得不一样,却同样得出色,以致无法抉择,只好一并收录,希望听者听后,也能触动到不同的意象空间,进入不同的心灵层面,进而倾听到更为灵动的自己。

五年之后,本书再版,也许是因为五年前的大胆尝试,让我与音乐有了更深的缘分,这五年间我也受到了音乐人的邀约,专门为他们填词。这些音乐作品,有的是音乐会上使用的歌曲,有的是电影插曲,还有的是电视剧的片头、片尾曲。填词又有别于诗歌的自由创作,那是一种配合,一种支持和赋予,是一种既需要创造,又需要放舍的创作状态,而且你的作品必须评判由人,乃至一次次被否定再重新开始,一次次去探索语言在限制之下仍然存在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