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条件养育

第十章 孩子的视角

字体:16+-

我们不应允许第一个问题盖过第二个问题,或者说,我们花在让孩子礼貌待人、举止恰当上的精力,不能多于帮助他们成为真正富有同情、品行端正的人。我们需要将焦点放在孩子的道德成长上。

这样做就是要重塑其他育儿书籍中所讨论的各种育儿观念。例如,“界限”和“限制”经常被当做成年人约束孩子的手段,但我们的养育目标在于孩子克制自己不做某些事情,不是因为我们禁止他们,而是因为这些事就是错的。换句话说,对孩子行为的限制应该被体会成对局势的本能反应。我们想要孩子扪心自问的是“做X会让其他孩子有什么感受?”而不是“我被允许做X吗?”或“我做X会惹麻烦吗?”

这的确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并非不切实际,因为我们拥有良好的素质帮助我们实现。正如马丁·霍夫曼指出的,人类天生就拥有关心他人的能力,因此,希望将孩子抚养成为积极响应他人需求的人的那些家长,早已经“与孩子结成同盟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不闻不问就能让孩子自动成长为合乎道德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首先,他们需要我们停止做那些干扰道德成长的事情,诸如惩罚和奖励,这些手段植根于自我利益,同时也会加强孩子对自我利益的关注。杜绝这些日用传统养育模式,是帮助孩子成为关注他人幸福的人的重要一步。但这只是一步而已。不良养育行为的减少必须伴随良好养育行为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