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分析的故事

结语

字体:16+-

我在引言中提过,就某些层面而言,以上所呈现的精神分析过程并不完全符合过去的典型。然而,理查的素料与我的诠释,皆阐述了我在分析潜伏期与前青春期儿童时所使用的基本技巧原则。因此,我认为本书是《儿童精神分析》的续集,对于学习精神分析,特别是儿童分析的学生来说,应该有所帮助。事实上,这也是我出版此书的主要目的。

我在注记中一再指出,某些发展上的进步确实已经不复存在。我仍然认为这些进展相当具有价值,因为即使这些进展无法完全确立,仔细探究每个过程仍是分析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一项分析的整个过程必定包含了这些改变,即使是为期更长的分析过程也是如此。分析师唯有借着密切注意这些变动并且加以分析,才能够达到修通的目的。也就是说,分析师不仅要诠释新的素材细节,也要在新的领悟产生的当下处理焦虑内容与形式上的变化。

我会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短期分析所带来的影响,那就是被害焦虑的减轻与内化过程和认同有关。借由分析与内在客体及摧毁冲动有关的焦虑,我得以一再地减轻理查的被害焦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理查的进展与他和好客体之间的关系改善有所关联,而我确信这基本上适用于每个案例,也能够带来持久而良好的转变。我清楚地说明过,理查所爱的客体是理想的“浅蓝色”母亲,而他和分析师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理想化必定与不同程度的被害感连结在一起;当理查与理想母亲及分析师之关系的被害性质显现出来时,就是分析有大幅进展的迹象。在分析理想化与被害感这两种层面的过程中,我也发现理查与母亲的关系不完全是建立在理想化上;就某种程度而言,他对母亲的信任与爱变得更为稳固。然而,被害焦虑与分裂过程也一再唤起理想化的需要。这些焦虑减轻之后,与母亲这个原初好客体的关系就会更加稳定。再者,针对具有强烈偏执特质的俄狄浦斯情结所做的分析,让他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对父亲的爱,这也再度减轻他对其他人的疑虑与被害焦虑;同时,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客体关系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