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冒发烧不用慌 宝妈用药有妙方

雷区九:发烧后马上进补,肉蛋奶捡爱吃的喂

字体:16+-

强调:发热病初愈时,以糜粥醒脾醒胃,恢复食欲,提升运化能量,提升吸收能量。

古代医家对发热病的治疗和病后调护高度重视,治疗上强调中病即止,勿伤正气;饮食上注重顾护胃气,清淡饮食,避免油腻。

进食宜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宁饥勿饱,因为发热过程中机体的各种消耗增多,患儿的胃肠功能减弱,表现出来就是不想吃或吃不多。发热初愈,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恢复,需要等待胃肠功能逐步恢复后,再正常饮食,以避免饮食失节而致复发。

孩子发烧之时和之后,一方面要减少脾胃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要适当进食谷物以养脾胃之气。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应适当减少饮食,吃些有营养、易消化的谷物,如米糊、汤面之类的食物。等孩子食欲恢复后,才能适当补充一些蛋白质饮食,如蛋花汤面、肉末粥、甜豆浆、酸奶等,切忌过量。

特别注意,不适宜过早补充各种厚味食品、炖品、鸡汤等,以免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机体的康复。很多家长心痛孩子,生病时吃得少,生病后身体虚,等烧一退,赶紧炖上一锅鸡汤、肉汤之类的营养佳肴,一心要给孩子补身体。殊不知欲速则不达,中国老祖宗早就有交代,这样不行。不信我们一个一个捋。

《黄帝内经·素问》早就认为,发热反复与饮食密切相关,认为发热初愈后,“食肉则复,多食则遗”,诸遗者是因为“热甚而强食之”。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指出,伤寒“病新瘥后,但得食糜粥,宁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之也”,以待胃气恢复,邪热退散。

清代大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也告诫,热退“周十二时后,缓缓与食,先取清者,勿令饱,饱则必复,复必重也”,认为“热时断不可食,热退必须少食”,“必俟热邪尽退,而后可大食也”。而那些变生之病,如虚劳、诸蒸,多半是因为“热病患愈后,食牛羊肉及肥腻,或酒或房,触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