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其中,“察色”包括看眼色、看脸色。古人早就发现眼色和脸色与疾病的关系,并总结得精辟入微,如:
看眼色:目青者肝热,目赤者心热,目黄者脾热,目无光者肾虚;
看脸色:面青者惊风,面赤者火热,面黄者伤食,面白者虚寒,面黑者痛,多是恶候。
一、五色应五脏
我们每个人的脸色都有三层色系,即主色系、客色系和病色系。
所谓主色系,完全由基因决定,它决定的是人种肤色,是人一生—世不变的肤色,所以主色系将这个世界分成了白种人、黄种人、黑人。
所谓客色系,则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如气候、饮食、情绪变化、运动、工作环境等导致的脸色变化。比如运动后脸会泛红,寒冷的冬季脸会显得苍白,长期在户外工作肤色会变黑等,这些也都属于健康范畴。如中国人在黄肤色的基础上,还是有人会偏黑、偏白或偏黄,这是正常的。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对中国人健康肤色的最佳描述。“红黄隐隐”代表颧骨的红色明显,围绕颧骨的则是黄色,两种颜色隐约交替,没有明显的界线;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含蓄就是夹有血色,这就是健康的黄色。
如果按照“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来判断,现在拥有健康脸色的人实在不多所谓病色系,是指人在生病时候出现的肤色,如常说的面露病色。病色中的红、黄、白、黑、青五色,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患。
人在生病的时候,脸色可能会出现没有光泽的红、黄、白、黑、青五种肤色变化,都是不健康的。如脸色通红、潮红或暗红,就是病红色;脸色蜡黄或焦黄,就是病黄色;脸色苍白、煞白或惨白,就是病白色;脸色枯萎或憔悴,就是病黑色;脸色铁青,就是病青色。不同的病色,对应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