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从最初的药食同用到人们的普遍茗饮,乃至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自文献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若自传说中尝百草的神农氏算起则更加久远。从原始采摘、自然晾晒的白茶发展到唐代的蒸青绿茶、炒青绿茶,再发展到明、清的烘青绿茶、黑茶、黄茶、红茶、乌龙茶,六大茶类及所属工艺相继产生。
很多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偶然的必然性,而非人类拍拍脑瓜子就可想出。如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的实践。茶青采摘后,人之行走导致竹篮中叶片生香的发现。茶类炒青时透气不足为湿热影响而出现的闷黄工艺。粗老绿茶在长途运输的自然环境下发酵成了黑茶,我们所能做的是在观察到事物现象后,朝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目的而将其加以改进完善。恰如瓷器的呈色历程,其在工艺实践下逐渐减少了胎体釉料中铁元素的影响而有了黑、青、白瓷,又以白瓷为基础幻化出了缤纷的彩瓷。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成熟都有一个过程。茶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随着饮食器具、六大茶类、饮茶风俗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与所处时代需求相契合,自原始陶器始,发展出青铜器、瓷器、紫砂器、玻璃器、石器、竹器、漆器等一系列材质多样、形式缤纷的物件。沏茶方式亦从“浑而烹之”发展到唐煎、宋点、明清散茶瀹泡。陆羽倡导的煎茶道,第一次把粗放式的喝茶带向了艺术性的品饮。宋代的点茶进一步提高了对茶的审美,最终在皇家引领下走向奢华。唐、宋饮茶实际是连沫饽、茶渣、茶汤一起咽下,这个在今天看来稍有不雅。明代朱元璋的“废团改散”令散茶瀹泡法大行其道,“开千古饮茶之宗”,让茶饮回归了天然趣味。即使在今天,瀹泡法仍然是我们饮茶的主要形式,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品饮方法的科学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