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套装全8册)

讲价之四大要素

字体:16+-

梁实秋

探索思考

在商业社会中,卖家想尽可能多地盈利,买家想尽可能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商品,便出现了讨价还价。作者从讨价还价这一交易行为中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内容,从侧面表现了人性之复杂。

阅读批注

韩康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三十余年,口不二价。这并不是说三十余年物价没有波动,这是说他三十余年没有耍过一次谎,就凭这一点怪脾气,他的大名便入了《后汉书》的《逸民列传》。1这并不证明买卖东西无需讲价是我们古已有之的固有道德,这只证明自古以来买卖东西就得要价还价,出了一位韩康,便是人瑞,便可以名垂青史了。韩康不但在历史上留下了佳话,在当时也是颇为著名的。一个女子向他买药,他守价不移,硬是没得少,女子大怒,说:“难道你是韩康,一个钱没得少?”韩康本欲避名,现在小女子都知道他的大名,吓得披发入山。卖东西不讲价,自古以来,是多么难得!我们还不要忘记韩康“家世著姓”,本不是商人,如果是个“逐什一之利”的,有机会能得什二什三时岂不更妙?

1 引经据典

本文的主题是买卖议价,本身带有很浓厚的“市井烟火气”。引用史书古籍中的故事来开启全篇,给这个“庸俗”的主题增加了一丝高雅的考究气质,接着又因这种雅俗的对比产生了幽默风趣的效果。

从前有些店铺讲究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金字招牌偶然还可以很骄傲地悬挂起来,不必大减价雇吹鼓手,主顾自然上门。这种事似乎渐渐少了。童叟根本也不见得好欺侮,而且买卖大半是流动的,无所谓主顾,不讲价还是不过瘾,不七折八扣显着买卖不和气,交易一成买者就又会觉得上当。在尔虞我诈的情形之下,讲价便成为交易的必经阶段,反正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看看谁有本事谁讨便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