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套装全8册)

上海的茶楼

字体:16+-

郁达夫

探索思考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称开门七件事,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地位之重。不同的地方孕育了不同的饮茶文化,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饮茶场所——茶楼。让我们在本篇文章中一起认识上海的茶楼和茶文化吧!

阅读批注

茶,当然是中国的产品。1《尔雅》释“槚”为“苦荼”,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茶经》分门别类,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神农食经》,说茗茶宜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华佗《食论》,也说“苦茶久食,益意思”。因此中国人,差不多人人爱吃茶,天天要吃茶;柴米油盐酱醋茶,至将茶列入了开门七件事之一,为每人每日所不能缺的东西。

1 开篇点题

作者开篇点明茶属于中国,“当然”二字洋溢着浓浓的自豪感。通过解释茶叶在中国的地位,为茶楼在上海的兴盛做了铺垫,介绍了上海人饮茶的背景,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外国人的茶,最初当然也系由中国输入的奢侈品,所谓梯,泰(Tea,The')等音,说不定还是闽粤一带,土人呼茶的字眼。日记大家Pepys头一次吃到茶的时候,还娓娓说到它的滋味性质,大书特书,记在他的那部可宝贵的日记里。外国人尚且推崇得如此,也难怪在出产地的中国,遍地都是卢仝、陆羽的信徒了。2

2 对比

通过介绍“茶”外文读音由来和历史记载,说明中国的茶对外国影响深远,进而反映出茶的原产地中国对饮茶更强的依赖。对比的手法通过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写作对象的形象更鲜明,让读者能更为强烈地感受到目标对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茶店的始祖,不知是哪个人,但古时集社,想来总也少不了茶茗的供设;风传到了晋代,嗜茶者愈多,该是茶楼酒馆的极盛之期。以后一直下来,大约世界越乱,国民经济越不充裕的时候,茶馆店的生意也一定越好。何以见得?因为价廉物美,只消有几个钱,就可以在茶楼住半日,见到许多友人,发些牢骚,谈些闲天的缘故。上面所说的,是关于茶及茶楼的一般的话;上海的茶楼,情形却有点儿不同,这也像人口过多,五方杂处的大都会中常有的现象,不过在上海,这一种畸形的发达更要使人觉得奇怪而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