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套装全8册)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字体:16+-

胡适

探索思考

大学毕业生并非“今年”独有,而是年年都有。在大学毕业之际,在踏进社会大舞台之前,毕业生们应该怎么避免走弯路呢?1932年6月,胡适先生在北京大学发表的这篇演讲情真意切,如今看来仍然适用。胡适先生理应拥有“当之无愧的青年导师”称号。

阅读批注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级,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责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1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能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1 结合时代背景

本篇演讲发表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社会内忧外患,国难当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更加承担起了振兴民族的社会责任,“担子真不轻”!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2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