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套装全8册)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字体:16+-

汪曾祺

探索思考

在生活中,“语言”是一个必然的存在,因为没有语言,就谈不上沟通与交流。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甚至哑语、腹语……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要跟随汪曾祺老先生探讨的是另一种更为具体的“语言”——“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阅读批注

中国作家现在很重视语言。1不少作家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最初提到这个问题的是闻一多先生。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能像橘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2

1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演讲开篇,作者没有做任何铺垫与寒暄,便直接进入了正题。那么此处,作者为什么不说“我国作家”,而说“中国作家”呢?这就需要对本次演讲的背景有所了解。1987年,作者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此次演讲,由此上面提出的疑问便不难理解了。

2 比喻论证

剥橘子皮对任何人都不陌生,那是一种纯粹的剥离。此处,作者用“橘子皮”来做喻,虽然“语言”和“橘子皮”的本质是相反的,但并不妨碍听众对“语言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这一观点的理解。生动形象,富于生活气息。

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使读者受到感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