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民国时期的文人学者大多爱抽烟,和现在不同,那时候抽烟代表着一种格调;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它更是创作灵感的催化剂,“不得不抽”。所以,“文人戒烟”的题材就有了看头,也势必带有一些喜剧色彩。
阅读批注
首先要声明:这里所说的烟是香烟,不是鸦片。
从武汉到重庆,我老同何容先生在一间屋子里,一直到前年八月间。在武汉的时候,我们都吸“大前门”或“使馆”牌;小大“英”似乎都不够味儿。到了重庆,小大“英”似乎变了质,越来越“够”味儿了,“前门”与“使馆”倒仿佛没了什么意思。慢慢的,“刀”牌与“哈德门”又变成我们的朋友,而与小大“英”,不管是谁的主动吧,好像冷淡得日悬一日。不久,“刀”牌与“哈德门”又与我们发生了意见,差不多要绝交的样子。1何容先生就决心戒烟!
1 拟人
把香烟比作人,用“主动”“冷淡”“发生意见”“绝交”一类属于人的动作行为来形容香烟的变化,把越来越买不起香烟的情况,描述为香烟主动离开了自己,幽默含蓄地反映了经济状况越来越差的现实。
在他戒烟之前,我已声明过:“先上吊。后戒烟!”本来吗,“弃妇抛雏”的流亡在外,吃不敢进大三元,喝么也不过是清一色(黄酒贵,只好吃点白干),女友不敢去交,男友一律是穷光蛋,住是二人一室,睡是臭虫满床,再不吸两支香烟,还活着干吗?2可是,一看何容先生戒烟,我到底受了感动,既觉自己无勇,又钦佩他的伟大;所以,他在屋里,我几乎不敢动手取烟,以免动摇他的坚决!
2 对仗
用对仗的结构描述当下的生活处境,简单几句便把吃穿住行、人际关系的基本状况交代了出来。这种描写手法有着相声段子式的节奏和韵味,在表现辛酸凄怆的处境时,带着强烈的黑色幽默感,让读者笑中带着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