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探索思考
作家读书、写书,自然也需要买书,甚至比普通人有更多的需求。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买书是一件十分简单平常的事,但对动乱年代的知识分子们来说却不那么容易。本文就是作家朱自清讲述的“不那么容易”的买书经历。
阅读批注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碜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的故事,想来也无妨的。1
1 开宗明义
作者在文章开头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自己爱买书;第二,自己经济状况不好,买书难。随后直接说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只是些小小的故事”,是对以往买书经历的随感记录,不是关于买书的方法或议论。
在家乡中学时候,家里每月给零用一元。大部分都报效了一家广益书局,取回些杂志及新书。那老板姓张,有点儿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可是人好,我们不觉得他有市侩气。他肯给我们这班孩子记账。每到节下,我总欠他一元多钱。他催得并不怎么紧;向家里商量商量,先还个一元也就成了。那时候最爱读的一本《佛学易解》(贾丰臻著,中华书局印行)就是从张手里买的。那时候不买旧书,因为家里有。只有一回,不知哪儿检来《文心雕龙》的名字,急着想看,便去旧书铺访求:有一家拿出一部广州套版的,要一元钱,买不起;后来另买到一部,书品也还好,纸墨差些,却只花了小洋三角。这部书还在,两三年前给换上了磁青纸的皮儿,却显得配不上。2
2 托物寓意
磁青纸是一种造价较高、质地厚重的纸张,常用作古籍的封面。作者出于爱惜书本的目的,用这种专业好纸给那本“纸墨差些”“只花了小洋三角”的《文心雕龙》作封面,却发现精致漂亮的封皮和粗糙的内页搭配起来并不和谐。作者写的是这本书经历的岁月变化,实际也寄托了自己求学的经历和心境的变化。年少时那种只听了个书名就急迫地想要阅读其内容的冲动渴望,多年后怕是很少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