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探索思考
“儿戏”这个词本意指小孩子之间的交际,包括玩耍和吵闹纠纷,引申为随意草率、未经慎重考虑的事。作者将这两层含义均纳入本文,来表达他对某些事的看法。
阅读批注
楼下忽然起了一片孩子们暴动的声音。他们的娘高声喊着:“两只雄鸡又在斗了,爸爸快来劝解!”我不及放下手中的报纸,连忙跑下楼来。1
1 伏笔
“报纸”这一细节信息是为后文埋下的伏笔,对报纸上的新闻展开联想和议论,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原来是两个男孩在打架:六岁的元草要夺九岁的华瞻的木片头,华瞻不给,元草哭着用手打他的头;华瞻也哭着,双手擎起木片头,用脚踢元草的腿。
我放下报纸,把身体插入两孩子的中间,用两臂分别抱住了两孩子,对他们说:“不许打!为的啥事体?大家讲!”元草竭力想摆脱我的手臂而向对方进攻,一面带哭带嚷地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似乎这就是他打人的正当理由。华瞻究竟比他大了三岁,最初静伏在我的臂弯里,表示不抵抗而听我调解,后来吃着口声辩:“这些木片头原是我的!他要夺,我不给,他就打我!”元草用哭声接着说:“他踢我!”华瞻改用直接交涉,对着他说:“你先打!”2在旁作壁上观的宝姊姊发表意见:“轻句还重句,先打呒道理!”
2 神态、动作描写
作者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入手,记录下自己所观察到的两个孩子“闹矛盾”的过程,没有任何附带作者情感色彩的修饰词,尽量客观地还原他们争执的细节,让读者自行判断对错。由于记述得客观详细,读者发现,这场争执中谁都有理,也都无理,矛盾的起因也是幼稚可笑的。
背后另一个又发表一种舆论:“君子开口,小人动手!”我未及下评判,元草已猛力退出我的手臂,突然向对方袭击。他们的娘看我排解无效,赶过来将元草擒去,抱在怀里,用甘言骗住他。我也把华瞻抱在怀里,用话抚慰他。两孩子分别占据了两亲的怀里,暴动方始告终。这时候,“五香——豆腐干”的叫声在后门外亲切地响着,把脸上挂着眼泪的两孩子一齐从我们的怀里叫了出去。3我拿了报纸重回楼上去的时候,已听到他们复交后的笑谈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