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跟着中文大师学写议论文

字体:16+-

梁实秋

探索思考

馋,原本是一个中性字。但很多时候,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馋”字感情色彩的天平会来回摆动。比如:“哎呀,你真是只小馋猫。”语气嗔怪怜爱。再比如,“这人怎么那么馋?”语气厌恶鄙夷。那么,梁实秋先生的说理散文《馋》的感情色彩又如何呢?

阅读批注

馋,在英文里找不到一个十分适当的字。1罗马暴君尼禄,以至于英国的亨利八世,在大宴群臣的时候,常见其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壮的鸡腿,举起来大嚼,旁若无人,好一副饕餮相!但那不是馋。埃及废王法鲁克,据说每天早餐一口气吃二十个荷包蛋,也不是馋,只是放肆,只是没有吃相。对某一种食物有所偏好,于是大量地吃,这是贪多无厌。

1 用词严谨

本句中,“十分”一词反映了作者用词的严谨性:在英文中,并非找不到可替代“馋”的字,而是找不到“适当”的字,找不到“十分适当”的字。由此可见,即使在散文创作中,严谨性和逻辑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标准。

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2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2 反问修辞

此句作者要传递的含义是:舌尖上的味蕾教人学会了馋。反问句式的使用,使语气更加强烈,好似“如果不馋,都对不起那无数的味蕾。”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也许我们中国人特别馋一些。3馋字从食,声。音谗,本义是狡兔,善于奔走,人为了口腹之欲,不惜多方奔走以膏馋吻,所谓“为了一张嘴,跑断两条腿”。

真正的馋人,为了吃,决不懒。我有一位亲戚,属汉军旗,又穷又馋。一日傍晚,大风雪,老头子缩头缩脑偎着小煤炉子取暖。他的儿子下班回家,顺路市得四只鸭梨,以一只奉其父。父得梨,大喜,当即啃了半只,随后就披衣戴帽,拿着一只小碗,冲出门外,在风雪交加中不见了人影。他的儿子只听得大门哐啷一声响,追已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