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愣头青”们
说前三国这段儿,必然要说党人。“党锢”“党人”这俩词,也是整个三国历史的常见。党人是那个败坏到溃烂的世道里,最高、最亮的正义之音。而且,三国好几位大佬都跟“党人”有扯不清的关系,这点关系严重影响了大佬们出道时的气场和光环。所以,党人,我们还得正经地扒一扒。
党人是怎么出现的?
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整个汉朝成了儒家的黄金盛世。太学也很发达,到桓帝时太学生已经达到了30000。除了太学,东汉的私学更兴盛,“私学”就是现在的“民办学校”,但这个“民办”可不是一般的“民办”,师资力量极雄厚,很多学富五车的大儒,宗师级别的,都亲自开馆讲课,慕名而来的学生,少的几百几千,多的上万。
这么多太学生、民间学子,学成后就得走向社会,要当官、要报国济民啊,可偏偏宦官全方位把持了用人,把所有仕进的路给堵死了!于是,正直的儒士,还有太学生、民间学子,就“联合”了起来,专门跟宦官对着干。凡是宦官反对的,他们都支持;凡是宦官支持的,他们都反对。
他们——就是“党人”。
严格地说,其实这些士人不能算“结党”,也从没真的有组织有策划地干成过什么,所谓“联合”,只是你抬举抬举我,我抬举抬举你,起个好听又惊人的名头,相互标榜,诸如“三君”“八俊”“八顾”之类。“联合”,也就是联合起来一块儿喊“杀宦官”。既然被欺负得只剩一张嘴了,那就用尽生命去嘶吼吧!但汉桓帝后来给定了性,定罪为“结党”,所以史上叫他们“党人”。“党锢”,就是对党人实行“禁锢”,不许他们再出来做官。
那么,怎么评价党人?这八个字挺合适:正义有余,智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