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在诗人笔下,在更高的地方,星辰触手可及,而在现实社会中,世界第一的摩天大楼是经济周期的天花板。
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有骄傲和自信的成本。房地产业的繁荣吸引来成千上万的新城市、新居民和投资者,一个规模空前的建设时期开启,1925年的单户住房建设创下了历史最高,这个纪录直到25年后才被打破。
正所谓水涨船高,整个行业兴盛时,那些耗资巨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才会被提上日程。
20世纪20年代末的几年,世界第一的摩天大楼不断落成。1929年开始兴建、1930年建成的华尔街40号大楼共70层,高282.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不过没有多久,世界第一的宝座就让给了别人。
1928年9月19日,汽车大亨沃尔特·P.克莱斯勒决定在纽约市中心修建一座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以此彰显自己汽车帝国的身份和地位。很多人不知道,当年克莱斯勒大厦以每周新建4层的速度推进,即便以今天的技术和建造水平看,也算惊人的速度。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么大的工程直到竣工,没有发生一起意外和人身伤亡事故。
在任何年代,对于一个国家、一家企业来说,兴建一栋全世界最高的大楼都是无比骄傲的事情,然而月盈则亏,当可以触摸到星辰的高楼拔地而起之时,却是经济衰退之日。
后来这个现象被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发现:世界最高大楼兴建与经济周期存在密切的关系,世界最高大楼兴建之时,就是经济衰退的前兆。
劳伦斯给这个规律起了一个很符合他职业特点的名字——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更被人熟知的是它另外一个可怕的名字:劳伦斯魔咒。
如果1928年的沃尔特·P.克莱斯勒知道劳伦斯魔咒的话,当初就不会草率地做出如此决定。后来的事情大家知道了,世界第一高楼的宝座很快被帝国大厦超越。不久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世纪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