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崩溃

失业的“盲流”

字体:16+-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情形:工地来了很多教授应聘搬砖小工,当你拿着硕士学位的证书去应聘清洁工时,老板嫌弃学历低而连简历都不看一眼,有人为了得到消防员的工作自己去放火……

如果你认为这是在讲笑话,那就大错特错。这一切都真实发生在大崩溃期间,更糟糕的是,现实的情况比这更严重。

经济学上有一个名为奥肯定律的术语,大致意思是经济增长与就业率正相关:经济发展好,就业率好;经济形势差,就业率低。

根据美国劳工联合会的统计数据,1930年10月的失业人数约为463.9万,1931年增加到777.8万人,1932年10月增加到1158.6万人,1933年初在1300万人以上。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的失业人口飙升到了1700万人,接近美国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工资有过这样的阐述,在对工资的讨价还价中,劳动者处于劣势地位。按照他的观点,即便工人罢工,雇主仍可以继续生活,而很多工人的储蓄不能维持一周的生活,几乎没有人可以没工作生存一年。

这是正常的情况。在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更没有议价能力。寻找工作的人,就像商品一样待价而沽。纪录片《1929大萧条》中有这样的片段,成群结队的男子集聚在工厂门口、汽车旁边,他们把自己会做的工种和要求的薪资写在胸前的牌子上,其中一块牌子上这样写道:“我懂3种手艺,说3门语言,奋斗了3年,有3个孩子,失业3个月了,但是我只想要一份工作。”

在大崩溃时期,即使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工作,薪资也会大幅降低。在《美国通史》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底特律的布里格斯制造公司,只付给男工人每小时10美分,女工每小时4美分,还有调查355名芝加哥百货公司女职工的时薪,一半以上少于15美分,四分之一少于10美分,24人少于5美分;宾夕法尼亚州劳工部发现有锯木厂工人工资每小时为5美分,砖瓦厂工人为6美分,建筑业工人为7.5美分;而康涅狄克州劳工部统计有女童工每周的薪酬只有60到100美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