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叫“桃叶渡”了呢?民间说,过去沿岸栽满了桃树,春风一来,就会把桃树的叶片纷纷扬扬地吹起,**落在河面上。往来两岸的人与河上行船的舟子看着随波**漾的桃叶,顺其意境,就叫它桃叶渡了。
东晋时候,书圣王羲之有个儿子,排行在七,叫王献之,字子敬。这位王献之可不得了,他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书法入神,在书法史上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南北朝南梁书画理论家袁昂在《古今书评》里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少负盛名、放达不羁的王献之与“桃叶渡”渊源颇深。清光绪年举人王家枚有一首《桃叶渡》,记述了王献之发生在桃叶渡的爱情故事。诗说:
桃叶渡头春漠漠,子敬风流谁继作。
珠箔半挂玉钩斜,临水家家开画阁。
玉箫金管打桨迎,如花女儿花灼灼。
纤腰戌削眉弯环,春衫称身身绰约。
玻璃之船鹦鹉杯,碧醴红粱随意酌。
晚霞衔山白日落,照脸明镫红晕薄。
燕燕莺莺啼尽春,往事而今化作尘。
渡头春水依然碧,只见桃花不见人。
这首诗讲的是民间流传的王献之与其爱妾桃叶的情深往事。两人相会的桃叶渡在两河之交,水流湍急,时有吓人的翻船之事。王献之对每每往返于秦淮河的爱人桃叶很不放心,总是亲自站在渡口迎送。这是个缺枝少叶的爱情故事,桃叶是哪儿的人?她为什么要经常来往于秦淮河?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王献之与桃叶答和的《桃叶歌》里窥之一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王献之的“名人效应”让桃叶渡名声大噪,自那时起,桃叶渡成为历代名雅之士游金陵的必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