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之书(修订版)

再版序

字体:16+-

茶之书,茶之心

虽并不认同冈仓天心以日本茶道为东方茶道核心的看法,但清及以后的中国茶道即便有些文人饮茶的传统,但不免充斥着矫情和浅薄。世俗欲望固然使茶有些活泼的生命,但其精神高度和生命追求则远不能承载中国茶道的延续与重振,即便当下的饮茶风尚呈现出一种向荣的趋势,但其本质并未被发掘和继承。因真正“茶人”的缺失,眼下的“复兴”不过是一种表象的热闹。

冈仓天心100年前说:“对后来的中国人来说,茶仅是一种妙饮,而与境界理想之事毫无瓜葛。”100年后的今天,此种状况并未真正有所改变。

中国茶道核心精神的衰落原因很多,除上述明清世俗化倾向的强大销蚀力之外,尚有我们民族大道至简的自然主义风尚所引发的对形式与载体的忽视。譬如规制而稳定的茶室的缺失,譬如饮茶法的频繁嬗变,都使“道”的存在无可依托。我们很少有人愿意将茶的精神导入生活实践乃至人格修养。吃茶的当下时空尚且难以体贴茶情,何谈在更大的生命时空里践行茶道精神?工业化和信息化大行其道,整个世界无可幸免,我们需要重构真正的心灵茶室和生命桃源。

重构茶的心灵世界,日本茶道精神或许值得借鉴。大唐的诗意、两宋的繁华虽然让饮茶升华为风雅,而15世纪后的日本更让茶成为美的宗教。它的核心不在于表象流程而在于一种心灵的净化仪式,它成为心灵的自制、敬畏与整肃,同时又在自制和严整中达成自由、和谐与宁静。他们教人在秩序中体会浪漫,有着唐宋饮茶法和宋代寺庙饮茶仪轨的时代投影。他们把茶道建立在对生命不可能的基本认知上,在不可能的基础上实现一些可能。艺术本然如此,宗教亦如是。

与世隔绝的岛国崇尚自省,对于茶道的内在发展是有利的,但其弊端亦显而易见。此种内省精神使其丧失了博大雍容的气象,茶道仅成为一把割除世俗赘疣的利刃,却不知茶道亦在世俗之中。由此而形成的这个悖论,让茶无以自处。但透过《茶之书》可见,冈仓天心的茶道观并非绝对的日本传统,并非只有道的超脱和禅的凌厉。他对花草、对万物的怜爱,对人情、对艺术的感通,无不充盈着宽博的儒家情怀。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