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沈葆桢全力以赴造船强军,希冀为病弱的大清帝国快快生肌长肉、补气壮骨之时,列强也加快了对中国的挑衅蚕食。
与马尾一水之隔的台湾,历经荷兰人侵占、郑成功收复,后又回归祖国。岛上只有薄弱的清兵守备,管理松散。日本早就对台湾垂涎三尺,日本是一个岛国,其传统文化中的海盗基因、扩张本性难改。无时不在寻机挑衅,总想咬邻居一口。
一八七一年冬,时属中国藩国的琉球派六十九人往广东中山府纳贡,返途遇风暴漂至台湾,淹死三人,余六十六人误入当地高山族的一支“牡丹社”住地。时高山族还未开化,有杀人取头之习,多者愈受尊敬,推为酋长。又有五十四人被追杀,余十二人被知县保护,送至省城福州。修养一段时间后,送回琉球。此事与日本毫无干系,一八七三年日派员到华交换通商条约,借机质询两年前的杀人之事。中方答:“台、琉二岛皆属我土。杀人之事,裁决在我,与贵国何干?”但日人已铁心要侵台,继续在做文章。一八七四年三月,日照会清政府:“前年冬,我国人漂流其地,被杀戮者数十名,我政府将出师问罪。”这种强找借口,占你一地,甚至灭你一国,向来是帝国主义的本性。就像一条狼对一只羊说:“你的邻居吃了我窝边的一棵草,所以我要吃掉你。” 即使没有借口,它也可以随便制造一个。一九三七年的卢沟桥事变,就是日军假说他在训练中走失一个士兵,要强入宛平城寻人,接着就开枪开炮,占北京,占华北。
一八七四年四月,日本判断清政府不敢抵抗,正式宣布组织远征军侵台。五月十七日日军三千五百人在台湾南部登陆。清政府反应迟钝,到五月底才连忙下旨:“沈葆桢著授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 沈接任后提出,一边办外交,以理屈敌;一边“储利器”积极战备。要求速购两艘铁甲舰,并召回马尾船厂经年所造的,已在天津、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服役的各舰备用。又建议速铺厦门到台湾的海底电缆,以通军情。他摆出决战之势,以震慑日本之野心。随后沈于六月十九日到达台湾,坐镇指挥。而这时日军已控制了台南的地盘。所到之处一如后来侵华时的三光政策,到处**烧杀。日人之本性原本如此,国策以侵略为本,治军以兽性为纲,育人用武士道精神。我高山族同胞一面以原始刀矛奋起抵抗,一面请求沈葆桢保护,愿协同官军一致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