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露
[唐] 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祭拜禹王
白露节气,江苏太湖一带有祭拜禹王的习俗。禹王,即夏朝开国君王,史称大禹、夏禹。大禹最重要的功绩就是治理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得到天下的拥戴,最终继承舜的帝位。大禹的父亲鲧也是治水英雄,但因方法不当,反而使洪水越发严重。大禹吸取父亲的教训,放弃堵塞水流的方法,转而将洪水疏导至大海,最终治水成功。太湖地区的人们尊他为“水路菩萨”,并建禹王庙,于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举行祭拜活动。其中,清明的“春祭”和白露的“秋祭”最为壮观,“秋祭”通常要持续七天,附近的渔民、商人像赶庙会般来往不绝,戏班子唱戏助兴,每年必演的一出戏就是《打渔杀家》。
收露
古人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最为宜人。晋、唐时期,人们用这天清晨收集的露水润洗眼睛,希望眼睛如清露般明亮。姑娘们缝制绣囊,称“眼明囊”或“承露囊”,作为闺密间互相赠送的礼物。据清代《沪城岁时衢歌》记载,八月黎明时,收取花枝上的露水,倒入上好的古墨,砚匀后蘸上一点,点印在小孩子的某些穴位上,可以百病不侵。民间迷信露水的功效,帝王及其家眷更是如此。相传杨贵妃在秋日里,每天清晨吸吮百花之露,以求容颜不老。汉武帝在建章宫中放置巨型雕塑“仙人承露盘”,铜仙人手托铜盘,以承接“云露”,据说服食后可获长生。这些当然是他们做的一场美梦罢了。
祭风婆
风神在民间的形象并不统一,在冀东一带的农村,风神是位老婆婆,人们在农历八月初一祭祀风婆,称“风神节”。根据当地的传说,风婆原是姜子牙的妻子马氏,性格暴烈,经常乱发脾气。后来,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新的王朝西周,在封神台为战争中的将士封神。马氏听闻后赶来想要获一席神位,被姜子牙怒斥:“你这疯婆……”话未说完,马氏立刻跪地谢恩,原来她以为自己被封为“风婆”,结果阴错阳差地成了掌管风的神仙。农历八月,农民要在打谷场扬谷,需要借助风力吹走谷壳,留下谷粮。可是,风婆的坏脾气经常带来麻烦,人们便在八月初一马氏生日这天,供上她爱吃的黏豆饽饽,祈求她刮好风,让扬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